拉吉什·帕特尔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下午,这位来自印度的老兄站在北京西站的候车大厅里,眼睛瞪得像铜铃。
他盯着眼前那列漂亮的白色子弹头列车,下巴差点砸到脚面。
"开啥国际玩笑?这玩意儿能叫火车?门都不让扒,顶都不能爬,我们村里的牛车带劲!"
这哥们可能不知道,就在他吐槽的当口,站台上的显示屏正播放着高铁宣传片。"35分钟北京直达天津"的字样闪得晃眼,而同一时刻,他的老家孟买车站正在上演年度大戏——两千多位乘客正在表演"人体挂件"的绝活,把一列普通火车硬是挤出了马戏团巡游的效果。
"同志,请出示您的身份证。"乘务员的提醒把拉吉什拉回现实。他掏出证件时还在嘀咕:"俺们那儿坐火车从来没这讲究,买不买票全凭本事。你们这规矩太多了吧?"旁边拖着行李箱的大爷忍不住插话:"小伙子,知道为啥不让扒车吗?去年有个外国记者偷拍你们印度火车,镜头里数出198个人挂在车厢外头,这要搁咱这速度,早都吹成风筝了。"
走进车厢那一刻,拉吉什仿佛来到了未来世界。座椅能旋转能调节,车窗是减速玻璃做的,乘务员推着小车卖盒饭。"这也太浪费了!"他突然嚷起来,"整这么花里胡哨干啥?我们那儿的火车能开就是好火车,顶多晚点三天嘛。"老李头正捧着搪瓷缸子喝茶,听到这话差点喷出来:"三天?搁我们这儿晚点三分钟站长都得写检查!"
列车启动时拉吉什死死抓着扶手,直到他意识到根本不需要——这车稳得跟地面没啥两样。路过河北段高铁高架桥时,他扒着窗户数桥墩:"造这么多水泥柱子多费钱啊!""这您就不懂了。"邻座的技术员推推眼镜,"每根桥墩能抗8级地震,战时就是战略通道。去年朱日和演习,部队就是通过这种线路完成投送的。"
午餐时间成了文化碰撞现场。拉吉什拿着一次性筷子研究半天:"俺们坐火车都是直接从车窗买小贩的香蕉,你们这还搞冷链盒饭?"乘务员耐心解释:"全程冷链配送,保质期72小时,当年汶川救灾就是靠这个......""停停停!"他摆手打断,"吃个饭还扯上救灾了?在我们那儿,火车看见牛群都会停下来让道,那才叫人性化!"
路过郑州东站时,水晶吊灯把拉吉什晃得直眯眼。"整这么豪华给谁看啊?俺们孟买车站大伙都是席地而坐......"话没说完,广播突然切到《钢铁洪流进行曲》,整个站厅瞬间变身国防教育基地。退伍老兵王师傅嘿嘿一笑:"小同志,真打起仗来这些站厅直接变野战医院,你们那些露天车站顶得住吗?"
当列车飙到350公里时,拉吉什终于闭上了喋喋不休的嘴。窗外的景色模糊成色块,他攥着矿泉水瓶的手心全是汗。"现在明白为啥不让外挂了吧?"列车长路过时打趣道,"要按你们的习惯,这会儿挂在外头的人早被气流掀飞三公里了。"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铁路发生脱轨事故438起,这个数字让车上的旅客集体倒吸冷气。
下车前拉吉什非要和乘务组合影,背景是电子屏显示的"复兴号"三个大字。"这名字取得不好!"他操着咖喱味中文嚷嚷,"复兴复兴,听着就跟重新盖房子似的。"列车长递给他一张纪念票根:"您再念念这行小字?"票根背面烫金印着"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"。"......当我没说。"他挠挠头,默默把票根塞进了胸前的口袋。
回程路上他一直在刷手机视频,评论区可热闹了。有网友留言:"建议印度研发恒河牌挂票专用磁悬浮",点赞最高的评论写着:"三哥要的是火车吗?分明要的是移动杂技团。"最绝的是条铁路迷的科普:"知道为啥中国高铁不能外挂吗?——因为设计师没给车顶装安全带啊!"
机场大巴驶过京雄城际铁路时,拉吉什突然不吭声了。玻璃幕墙映出他复杂的表情,远处那道银色轨迹正划破晚霞。或许他终于想明白,这场关于火车的争论,本质上是两个文明对"现代化"的不同理解。就像牛车永远理解不了磁悬浮的加速度,有些差距真不是多挂几个人就能追上的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