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后,公开表示若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,菲律宾难以置身事外。马科斯说,菲律宾会组织撤侨并采取必要应对。这些话引起外界强烈关注,并带来外交后果。
中国方面对此提出了严正交涉。中国重申台湾问题属于中国核心利益,任何外部力量不应插手。中国外交部表示,触及敏感问题会招致反应。中菲现有的合作项目因此面临更复杂的政治风险。
今年7月的一次事件被视为起因。菲律宾与台湾海巡部门在巴士海峡联合巡航。外界将此事解读为官方往来实质性提升。此举在美菲互动的背景下,加剧了地区紧张。中方认为这违背了中菲建交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。
这並非马科斯在台海问题上首次引起争议。去年1月台湾选举后,马科斯称台湾地区领导人为“当选总统”,并表示要加强与台当局合作。中方当时迅速抗议,外交发言人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不可模糊。这些先例增加了当前言行的敏感度。
可以看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在影响他的决策。国内方面,民意对马科斯并不友好。支持率一度下降到约25%,街头出现要求下台的抗议。政治对手如杜特尔特家族被视为潜在对手。经济方面,通货膨胀率超过8%,许多家庭面临生活压力。
紧张局势已带来直接经济后果。菲律宾约有400万农户靠对华出口香蕉、芒果和菠萝为生。中菲关系紧张后,对华出口渠道受阻。今年上半年对中国的香蕉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近30%。大量果品滞留港口,出现腐烂。农户因此承受很大焦虑。
在外交上,马科斯近来寻求美国支持。马科斯访美并会见参议员鲁比奥及美方防务人士。美方传出会遵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,并可能提供先进战机与舰艇。得到这些安全承诺后,马科斯在台海议题上更显强硬。
这种依赖盟友也有风险。历史表明,大国在地区利益改变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。中方也有多种应对手段,包括贸易和金融措施。中方还能重新评估或调整已签约的双边项目。如果政治关系恶化,马尼拉轻轨和棉兰老岛的水电工程等项目可能被延后或搁置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