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是少年儿童放松身心、收获成长的时间,但暑期“看护难”也是许多家庭存在的痛点。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、快乐、充实的假期?
从今天开始,我们推出 “家门口的‘暑’光”系列报道,聚焦各地团组织开展的全国托管班的生动实践,看“团团带娃”如何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,乐享假期生活。
清晨8点,轩轩和小伙伴们一边和迎接他们的老师打招呼,一边跑进社区。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——挪动椅子的“吱呀”声,孩子们兴奋的“叽喳”声,连窗外的阳光都跟着雀跃起来。
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,这样元气满满的早晨,正在114个爱心托管班同时上演。瞧,孩子们热热闹闹的一天,又开始啦!
药姑山的“宝藏”爷爷
爱心托管班:隽水镇雁塔社区点位
大学生志愿者:湖北文理学院 谌诣
对于二年级的轩轩来说,今年暑假格外不同。在雁塔社区的爱心托管班,他拼过酷炫的模型,玩过神奇的3D打印,遇到了许多新鲜事儿。
这天,药姑山的药农陈爷爷来了,他的竹篓里,装着各种神奇的草药,都是刚从山上采到的“宝贝”。轩轩第一次发现,家乡的大山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秘密。
“这是黄精,能补气润肺。”陈爷爷拿起一块像生姜的根茎,“它爱躲在山腰背阴的石缝里,没双‘火眼金睛’可找不到哟。”接着,他又捻起一朵小花:“采金银花,可不能等到开花,花蕾药用价值才高 。”
“爷爷,我知道!它清热解暑的本领可大了,夏天我们家常喝金银花露!”
“好娃娃!真懂行!”陈爷爷眼睛一亮,又讲起了采药的趣事、山里的动物、药姑仙女救人的传说……孩子们听得入了迷,小脑袋里装满了大山的故事。
第二天,轩轩和小伙伴们拿起画笔:漫山遍野的药苗、弯弯的小路、背着竹篓的药农。“看,这是我们的药姑山!这座‘江南大药库’里藏着2000多种草药。”孩子们高高举起画纸,声音又亮又自豪。
“这里的孩子大多跟着老人生活。休息时,最爱用通城老话和我聊家乡的花草树木、山水故事。”作为土生土长的通城人,志愿者谌诣心中暖暖的,“ 这些老传统、老故事,是我们的‘根’和‘魂’。 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药姑山,既增强了对家乡的认知,也为县域发展积蓄了未来力量。”
我的字“站”稳了
教室的另一边,小润正和他的田字格“较劲”。以前他的字,像被风吹乱的小草,东倒西歪,自己看了都皱眉头。
自从开启“每日练字”小计划后,志愿者谌诣就成了孩子们的专属“ 教练”:横——要平!竖——要直!撇——舒展!捺——有力!一笔一画都要“站稳”。
每次写完,小润都像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:“小诣姐姐快看!我的字是不是比昨天写得?”
“天天练字,累不累呀?”小诣姐姐问。
“开始是有点儿,还真想偷偷懒。”小润调皮地眨眨眼 ,“可现在呀,一天不练字,心里还空落落的!”连小润妈妈都惊喜地发来消息:“ 听孩子奶奶讲,小润在家像变了个人,更有耐心了! ”
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小润身上,和刚来时比,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都有了不小的改变。
总是说着“等会儿”的小怡,现在做事可麻利了,无论写作业,还是去图书角看书,总能立刻行动起来; 还有害羞的小宇,在排练音乐会的过程中,变得开朗又自信,开始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合作……这些小小的、珍贵的变化,都被志愿者们瞧在眼里,乐在心里:“看呀,一颗颗小种子,终于要抽出新芽了!”
和大地“击掌”
爱心托管班:通城县实验学校点位
大学生志愿者:华中师范大学 郭银
“咚咚咚!啪啪啪!”通城县实验学校的爱心托管班里,响起一阵有力的拍打声。志愿者 郭银正带着孩子们跳一种特别的舞蹈——通城拍打舞。
“老师,为什么以前的人要光着脚跳舞?感觉一点儿都不酷……”刚刚接触拍打舞的小希,小嘴撅得老高。
“来,来,试试看!拍拍肩、拍拍臂……”看到班里最害羞的小洁都拍得那么开心,小希也忍不住跟着“啪嗒啪嗒”起来,越跳越起劲。
第二天一早,小希主动跑过来问:“小郭姐姐,我爷爷说他年轻时跳过!我学会了,算不算把爷爷的本事传了下去?”得到肯定的答案后,小希成了最认真的“小舞者”之一,还总拉着好朋友一起练习, 那昂起的小脑袋,拍打 的节奏,像是在和脚下的 大地快乐地“击掌”。
笔尖上的牵挂
爱心托管班:关刀镇道上村云溪学校点位大学生志愿者:黄冈师范学院 胡淑睿、周梦萍
“桃子姐姐,你看我画的画!”“桃子姐姐,我剪纸得小红花啦!”一下课,志愿者胡淑睿身边就围满了小朋友。因为爱吃桃子,她被孩子们甜甜地叫做桃子姐姐 。
孩子们和桃子姐姐越来越熟,话题也越来越多——谁得到了表扬,昨天吃了什么好吃的,晚上做了什么梦 …… 分享着一件件小事,心也越靠越近。爱心托管班里,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,聚少离多的日子,让他们心里的想念,就像天边飘着的云朵,有点远,有点模糊。
怎么办?村云溪学校爱心托管班的志愿者们想了个好主意:“笔尖上的牵挂——给爸妈写封信!”一开始,大家有点害羞。志愿者周梦萍就和孩子们聊天:“爸爸妈妈每天在忙什么呢?”“还记得第一次学骑车,谁在后面保护你吗?”温馨的回忆,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。
写信时,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变得特别安静。平时大大咧咧的子轩,工整地写道:“爸爸妈妈,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你们了,我的思念,比山间的大雾还浓 ……”琪琪则反复问:“在那边过得好吗?有肉吗?有鱼吗?”小小的信纸上,铺满了浓浓的牵挂,字里行间,都是对父母在外奔波的体谅。
一个月的时间飞快过去。轩轩和小伙伴们向大人们讲着药姑山的故事;小润的字引来阵阵夸奖;拍打舞的节奏仍在回响;走廊里挂满了漂亮的剪纸、写给爸妈的信、描绘家乡的画……在爱心托管班,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本领,更有被珍视的快乐、对家乡的自豪,以及表达爱的勇气。
“团团 来带娃,家长更安心。”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县委、县政府的支持下,共青团通城县委公益托管的规模不断扩大,逐渐将爱心托管班铺展至城乡各处。如今,114个托管点位,让超过4000名孩子 在家门口度过充实的暑假,也让家长们不再为“ 假期怎么办”发愁。
通城县爱心托管班之所以办得好、办得久,赢得许多家庭点赞,离不开一支特别的“ 老师团”。
依托共青团组织,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团县委精准对接全国10所高校的373名大学生志愿者,与21名本地“隽秀青禾”学子携手,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服务队伍。他们花心思设计内容、组织活动,将大学所学知识巧妙“搬”进爱心托管班。就像团通城县委书记陶岳峰所说:“开展暑期托管服务,看似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、活动的场地,其实是要在有条件的地方,开展专业服务,让孩子们在温暖的大家庭中,被看见、被倾听、被点亮。”
中国少年报·未来网记者 刘波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