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同款的“虚”,比如不想说话、懒得动,走两步就喘得慌,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,尤其是夏天或者天气热更明显;还有就是吃点东西特别容易腹胀;这些在中医看来,很有可能是身体“虚劳”的信号!
今天给大家分享个补虚的好方子,源自中医大家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,原方:野台参12g、生黄芪12g、生山药12g、知母12g、玄参12g、生龙骨(捣细)12g、生牡蛎(捣细)12g、丹参 6g、三棱 4.5g、莪术 4.5g;
全方的妙处在于它不只是傻补,而是从补、留、通三个角度下手,先把气虚、脾虚的亏空填上,再把补进去的营养守住不流失,最后打通经络血脉,让营养运到全身。
首先说补气虚,很多人的虚,最先缺的就是气,像说话没力气、一动就喘、吃不下饭,都是气虚的信号。
方中黄芪、野台参这俩是补气的经典组合!黄芪补气力特别足,还能帮身体锁住津液;比如你一活动就满头大汗,它就能帮着收一收汗;野台参性子温和,专门补脾胃的气、补肺部的气;像平时没劲儿、连吃饭都没胃口的人,靠这俩就能慢慢把气补起来。
考虑到黄芪偏温,吃多了容易上火,方中加了知母、玄参这两味药来降温!知母能清身体里的虚热,比如手心脚心发热、口干舌燥,它能帮着压下去;玄参不光清热,还能给身体补水;它俩搭配相当于一边灭火一边润燥,就算夏天吃,也不怕补得上火。
接着调脾虚,中医讲脾胃是气血的源头,像很多人补了半天还虚,就是因为脾胃弱,补进去的营养吸收不了;方中加了补脾胃的山药,既能补脾胃,又能养津液,而且不会像别的补药那样“堵肚子”。
比如你吃点东西就腹胀、大便不成形,或者吃完总觉得没力气,山药它能帮脾胃“提劲儿”,让吃进去的食物真真切切的变成气血,而不是堆在肚子里生湿气。
脾胃调好了,相当于把气血的生产线修好了,后面补的气、养的血才能真正被身体用起来,不会补了白补。
最后把营养收住,再通到全身;多数的人虚久了,不光气血少,还容易“虚火上浮”,比如晚上睡不着、爱做梦、心里总烦躁,其实是身体里一些“有营养的好东西”在偷偷的流失。
针对这种情况方子中加了龙骨,能让人心定下来,不容易烦躁;牡蛎呢,能把虚火“拽”回去,还能帮身体留住津液。它俩一搭,你会发现梦少了、睡得香了,补进去的营养也能稳稳的“锁”在身体里,不会再白白耗掉。
还有气虚久了,血液运行会变慢,容易积下“淤血”,比如手脚发麻、胸口发闷,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身上莫名发热,这很可能就是淤血堵出来的。
方中丹参能给心脏“加动力”,帮着扫清血管里的淤血,让血液跑得更顺畅;三棱和莪术是一对“破淤高手”,能把血管里堵了很久的“老淤血”化掉,让血脉通到手脚尖。
这样一来,补进去的气血就能顺着经络跑遍全身,手脚有劲儿了,脸色也能慢慢从苍白变得红润。
总的来说,全方配伍把补气虚、调脾虚、收营养、通经络这四件事都考虑到了,不管是浑身没劲儿、一动就出汗,还是长期虚劳导致的失眠、腹胀、手脚发麻,都能对症进行调理。
但最后也要提醒一句:“虚劳”也分类型,比如你舌苔厚腻、肚子总胀得慌,说明湿气重,得先祛湿再用;要是口干到半夜醒、手心脚心总发热,可能是阴虚得厉害,还得调整药材用量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