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,这世道变了,连公园遛弯都能碰上金融消保宣传,算是老年生活里的新花样了吧。走在黔灵山公园的林荫道边,交通银行贵阳遵义路支行的人还真是把金融知识摆到了老人的面前。这场联合慈善总会的消保宣传月活动,说是主题月,但其实,老年人那关心的事儿,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讲明白的。话说回来,这场活动看似平平无奇,背后的想法可有点耐人寻味——咱们到底懂金融吗?那些老人的养老金、安全保障,他们心里真的“有数”吗?说白了,这么一场宣传,究竟在解决啥。
小区门口的广场舞队,公园里下棋的老哥,甚至一旁带孩子凑热闹的大爷大妈,全被这金融专题吸引了。工作人员摆台子、送宣传册,志愿者还拉着有奖问答,现场气氛别提多有生活气息。可你要说老年人真看懂了“八大权益”啥的,未必。讲得热闹,听得认真,转头琢磨——咦,到底都说了些啥?知情权、公平交易权、信息安全权,词儿挺潮,但对部分老朋友来说,钱安全就够了,别拿着手机被骗子盯上才是真的事儿。工作人员一边陪聊、解答,一边连说带演,“正规渠道维权”、“绿色通道”、“老年客服”,听起来有保障,实际上,还得老年人自己能走得进去、用得上。
很想问一句,多发张宣传单,老年人能少被骗吗?其实答案没那么乐观。你瞧,公园里发了金融手册,很多老人收下了,折了两下揣兜里。但真等有问题,能不能想到银行,有没有勇气问,还是看个人习惯。说到底,金融知识的普及,和识字普及一个道理,靠“一次到场”解决不了,得一遍遍“逛”到人心头,那才真的见效。再者,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养老金、存款保障、电信诈骗,老人听得头头是道。但这不就像孩子学新潮词,过两天还是按自己的套路生活。那些“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”的能力,有没有增长,真的很玄,怕是这场金融课堂结束后,问题还会继续。
有一说一,交通银行的这些举措其实值得肯定。老年专属客服、绿色通道,说白了,就是不让老人因为繁琐流程吃亏。这里面,“普惠金融”算是挺新鲜的词,实际操作也是让老年人少走弯路,不被年轻人的网络套路把自己绕晕。可现实生活里,老人不习惯线上操作,遇到卡顿还爱找儿女。那天公园问答环节,就有位老爷爷憨笑着说:“我家银行密码,都是孙子帮我记的。”你说,这金融课堂做得再周到,老人自身的风险防范,还是离不开家人和社区。宣传月活动可以推广,能不能做到“月月有宣”,让人真把这些知识变日常习惯,才是长远之计。
去年老王被骗的事儿还历历在目。收到假冒银行短信,明明有存款保障,却稀里糊涂就把钱转出去了。事后儿女埋怨说银行不够贴心,银行也喊冤,自己明明天天在做宣传。这种现象在整个社会并不新鲜。每每有骗局曝光,大众呼吁加强普及,银行也就“走下楼、进社区”,但防骗和维权,真正难的其实不是“知识差距”,而是老龄群体的心理惯性。不少老人还是相信熟人、守旧思维。哪怕普及得再细致,不亲身遇到风险,很难真正上心。这就需要公益机构、社区、银行多点“三重保险”,不仅仅靠一次活动“打卡”,得靠平日长期浸润。
有奖问答环节,是个不错的创意。谁不想拿小礼品,顺手还学点本事。但问题来了,这奖品是知识“驱动力”吗?不少老人冲着小礼品而来,答题时一脸茫然,再被提醒两句,眉头一皱,反正“明天还得跟银行服务”。知识转化为实际防骗能力,这中间的路到底有多长?这是个值得质疑的地方。咱看到的消保活动,形式上越来越“新潮”,但普及效果到底如何,还真应该有实际追踪。哪怕活动结束,人头攒动、氛围热烈,可每位老人真掌握了核心防护法子吗?钱袋子能不能守得住?这些考验,更需要时间来答卷。
活动现场的服务台,工作人员轮流解答市民问题,很接地气。有人问怎么查养老金到账情况,有人问银行卡丢了该怎么处置,还有人打听最近电信诈骗的新套路。每一个问题都关系切身利益。看得出银行和志愿者配合得很默契,知识普及与实际解决方案并行,现场解惑比单靠宣传册强太多。但是这里面有个“盲点”——老人们问得多,记得少,回家还是容易糊涂。银行的口号是“贴近民生”,可要真贴近,还要用“土办法”——多进社区、多搞“复习课”,甚至找社区志愿者陪着老人办业务,比发一摞材料更有效。
金融安全,真不是靠几张海报和几声口号就能建立的体系。你想啊,社会上骗局这么多,套路换着花样来,银行和社区再怎么宣传,老人心里还是一团雾水。最好办法,是让专业知识变成生活语言,比如用“养老金警示铃”、用“家人协助通道”,这才是适配老年人的方法。活动里提到的“正规渠道”维护权益,对真正年长者来说,往往不如“熟人引路”实用。银行能不能组织“银龄顾问”,让老人每次办业务都有专门陪同?也许才是把消保课上“进家门”的关键。
慈善联合总会的加入,算是把公益和金融结合起来,理论上能让活动更有温度。公益组织善于发掘基层需求,比如把扫码防骗变成口头叮嘱,用故事化解难题。但这些措施,能不能从公园走到老人家里,从一次活动变成长效机制,这就得看银行和公益机构能不能持之以恒。眼下活动一个月,热度很足,群众反馈也挺积极。可咱老百姓最关心的,是活动结束后,还有没有人关心我的钱包、教我不被新型诈骗忽悠。金融环境安全,是责任长期“驻扎”,不是风向一变就收摊。
未来真的会更好吗?交通银行说,会深化和政府部门的合作,让金融知识普及走向更广。那实际操作呢?老人业务办理能不能更简便?有困难求助会不会更有回应?大家都在等社会的进步,老龄群体享受福利的权利,不能陷入“被宣传”的模式。有些老人不爱网上操作,政策能否因人而异?这些才是持续推进的难点。
说到底,安全和谐的金融环境,需要银行、社区、家庭三方加码。消保宣传月是开头,后面的跟进才是重头戏。哪怕今天老人学了新知识,明天忘了,只要下次还能被提醒、还能温习,就是一种社会的安全网。金融防骗,不是一次课堂,而是道道守护。每个老人都不容易,守护好自己的钱袋,也是在守护一家人的安宁。
打个比方,这宣传活动就像一碗热饭,吃完了还得有人天天关心家里欠不欠粮食。下次再去公园,你想,宣传不止是银行的舞台,社区、家属、乃至自发的老人互助小组,都能是金融安全的幕后英雄。这才是真正“走到身边”。
你怎么看老年人金融安全宣传的有效性?
你认为社区、银行、家庭还能做哪些措施?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